新快报讯记者黎秋玲 通讯员陈默报道
我们国家的肝癌绝大多数是由乙型肝炎肝硬化发展而来,中国有3亿左右乙肝患者,9000多万乙肝携带者。而广东有9%~10%的孕产妇感染乙肝,感染率居全国首位。母婴传播是乙肝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如果不加以干涉,孩子生下来很可能就感染了乙肝病毒。
8月18日,在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举办的"消除肝炎,我们先行"项目峰会上,记者了解到,广东已经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每个孩子出生时,都会及时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广东省疾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郑慧贞介绍,2017年的数据显示,广东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99.72%和96.45%,2013年广东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只有1.16%,而这部分儿童感染情况,很大原因是母婴传播导致。
能否做到乙肝母婴零传播?日前,广东省卫计委发布《关于开展乙肝母婴零传播综合干预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省实施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的基础上,在广州市从化区、深圳市宝安区、阳江市阳东区,开展以"乙肝母婴零传播"为目标的综合干预试点工作。
出生后即打疫苗有效防感染乙肝
广东是乙肝大省,母婴传播也是一个重要感染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主任夏建红,同时也是广东省消除母婴传播项目的负责人,她介绍说,广东省孕产妇乙肝检出率也有9%到10%,去年广东有190万孕产妇,这意味着,需要管理的乙肝孕产妇达18-20万。有一部分儿童感染乙肝,就是通过母婴传播的途径。夏建红说,母婴乙肝传播主要在宫内、产时、产后环节。
"其中,乙肝携带者的孕妇,在孩子出生12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能够有力的阻断感染。"广东省疾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郑慧贞介绍,2002年,广东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2005年开始,广东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2017年的数据显示,广东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99.72%和96.45%,2013年广东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只有1.16%。
孩子宫内也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委、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表示,目前的常规免疫,只是在新生儿期进行阻断,乙肝暴露的婴儿在出生的12小时内就会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即便使用联合免疫的手段,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婴儿,仍有5%-15%的婴儿最终感染了。这是因为乙肝携带的孕妇,会导致孩子在宫内、产时、产后环节,感染到乙肝病毒。
如何阻断母婴传播?侯金林教授表示,2015年,他牵头的"小贝壳——母婴传播零工程"研究项目启动,第一期有9家医院加入,入组1000名孕妇,在这些孕产妇的孕后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做好相关检验结果,"数据显示,通过抗病毒治疗,这部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孕产妇所生的儿童,感染乙肝的机率远远低于其它情况,只有0.08%的感染率,而在产前未进行抗病毒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仍有5%-15%的婴儿最终感染了……"他表示,项目通过利用大数据进行妊娠期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流行病学研究,今后在乙肝阳性的孕妇进行产前、产时、产后的干预,完全有可能做到百分百阻断乙肝病毒。
省卫计委发文推试点母婴零传播
数据显示,新生儿感染了乙肝病毒,超过90%发生慢性化,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高,成为人群中潜在的传染源。
如何把这5%到10%的比例再缩减,实现"乙肝母婴零传播",宫内感染阻断就成了其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对宫内感染阻断已有专家共识。
《通知》也显示,此次参与"乙肝母婴零传播"试点的是广州市从化区、深圳市宝安区、阳江市阳东区,试点地区各级助产机构对门诊初次产检的孕妇筛查乙肝,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由专科专人进行管理,进行乙肝病毒基因定量检测。一旦病毒载量大于2×10的6字方,或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会转介到具备治疗条件的定点医疗保健机构,在妊娠24~28周进行抗病毒治疗。夏建红说,患者服用的是乙肝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侯金林教授表示,"小贝壳——母婴传播零工程"研究则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加强这部分孕产妇的管理。
"但基层检测能力能否达到,什么是用药指征等等,要把这项技术落实,就有很多管理环节在里面。"夏建红说,试点项目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也希望早日使得项目能在全省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