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被称为国民健康的“第一杀手”,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病种,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首位疾病。心血管病药物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医药市场上排名第一的药品大类。目前,药物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部分心血管药物如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滞剂、他汀类、依折麦布、利尿剂、普拉格雷及其他心血管药物的肿瘤风险受到关注。
9月22日上午,由广东省中医药局、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支持指导,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主办,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等承办的“粤港澳心脑血管药物学术研讨会暨广药集团神农草堂刘昌孝院士塑像揭幕仪式”,在广州盛大召开。
公益篇:粤港澳心脑健康工程公益资助活动启动
研讨会上,举办了“粤港澳心脑健康工程公益资助项目”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主持。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名誉主席王荫华教授、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严振等专家领导出席仪式并致辞。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孙炳刚主持启动仪式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楚源讲话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楚源:去年广药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160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利润总额50亿元,同比增长50%,连续八年蝉联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第一位。在奋进的新征程中,广药集团期待与专家同仁携手合作,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智慧和力量,为健康中国的建设不懈奋斗。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名誉主席王荫华教授发言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名誉主席 王荫华:在老年痴呆症治疗方面,“三高”等心脑血管满足痴呆的危险因素,如果能控制这些危险因素,能控制这些基础基础病,可以预防痴呆的发生。复方丹参片等中成药在控制这些基础病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希望中医药在攻克阿尔茨海默症方面有新突破。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严振致辞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严振: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同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医药作为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积极作用。中医、中药的振兴之道是分业不分家、携手共进退。
粤港澳心脑健康工程公益资助活动启动仪式
据介绍,粤港澳心脑健康工程公益资助项目将依托于白云山复方丹参片爱心公益基金为背景,未来将重点向粤港澳地区的市民普及和传播防治心脑血管的知识,同时用于帮助提升心脑血管患者的健康水平和资助有需要的心脑血管患者群体。
研讨篇:专家共话心脑血管药物防治
论坛汇聚了国内中医药研究领域的顶尖科学家,研讨了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理念、心脑血管药物研究的前沿进展以及脑健康相关的热点问题。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致辞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 王国强:很多多靶点的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病,包括慢病,我们中医是有优势的,扶正驱邪,清热解毒,我们既要抗也要驱邪,是一个多靶点的理念。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中医药宝库的研究上,那么我们从中医药的药物研发到药物的发现,就会发现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作学术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昌孝:中国疾病史心脑血管排在第一位。老龄化加速心脑血管病的发展,大概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升至2500万人,这么大一个规模,每年都这么发展,我想全世界的健康发展还是有问题的,这个是跟老龄化有关系。广药对白云山复方丹参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做了很多的工作,对广药来说还应该抓紧把这个东西做下去,紧紧按照循证医学,跟我们心脑血管疾病的医院,做一些大牌的文章出来,让世界知道白云山复方丹参片就是顶呱呱的一个药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作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 苏国辉:枸杞可以通过多靶点,例如抗氧化、抗炎和神经保护,还有保护血管来做成保护的作用。所以我希望随着中医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枸杞多糖将可能是治疗视网膜疾病考虑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果德安教授作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果德安教授:在《丹参及其复方制剂的质量研究》报告中提到白云山复方丹参片异质性确实好,相似度99%。其三七的相似度也是最高的,质量上确实是非常好。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皮荣标教授作学术报告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皮荣标教授:中医药有优势,就是多靶点,实际上西药里面现在也研发,大概60%左右的药物,实际上也是多靶点的。对AD(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需要大家来关注,AD是影响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疾病,尤其在我们中国,AD患者是最多的。所以在未来,我认为在新靶标、新策略和新来源,新来源是指药物,这几个方面要加强,比如说新靶标,比如说肠道菌群,以及多靶点协同研究,新策略就是“三早”: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暨南大学脑病个性化防治跨学科研究所所长陈刚教授作学术报告
暨南大学脑病个性化防治跨学科研究所所长 陈刚教授:要采用调理疾病的药物,要进行组合治疗,要老药新用,要干预炎症,这是听起来是中医、中药的理念和方法。实际上中医药跟AD的关系还是很密切的,基于我们对AD的认识,认为可以协理中焦,清宣上焦治则治法,越鞠丸作为协理中焦的一个基础方,然后我们可以把丹参片的丹参、三七冰片,我们还可以加点黄芪,让他的气血能力更强一点,再加一点木香,再加一点山楂,合在一起就是很有名的消栓通络片,消栓通络片,我们现在主要用它是干什么?是中风后后遗症的治疗,但是它的方子其实是很好的,可以用来治疗AD。
揭幕篇:树立刘昌孝院士塑像,弘扬中医药文化
当天上午,在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隆重举行了刘昌孝院士塑像揭幕仪式,以弘扬科学精神和中医药文化。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国医大师禤国维、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等专家领导出席并为刘昌孝塑像揭幕。
刘昌孝,中国工程院院士,1942年4月生,湖南人。中国药代动力学奠基人、中药质量标志物理论创始人。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天津药物研究院研究员、药代与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广药集团首席科学家,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现代中药研究院院长。2003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昌孝同志被尊称为“当代神农”、我国药代动力学“开山鼻祖”,是我国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的带头人和开拓者之一,于1968年建立第一个药代动力学的实验室,1975年率先将该学科用于新药评价,1980年出版了第一本药代动力学专著,在已鉴定的药代程序中提出模型优化和数据批处理方案,使之应用遍及国内数百单位,被发表在国内外的4700多篇论文中采用或引用。他建立了第一个省部共建的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他致力新药研究,承担近40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百多个创新药物的药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