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精准医学发展广州共识发布 精准医学有了明确定义
9月28日,在2019年《岭南科学论坛·双周创新论坛》之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开幕式上,隆重举行了《新时代下精准医学发展广州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的发布仪式。
发布仪式嘉宾(从左到右):孙炳刚、蒋析文、方向东、冯日光、翁建平、侯金林、姜傥、许四虎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冯日光、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方向东、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会长翁建平、副会长侯金林、蒋析文、姜傥、孙炳刚及荣誉副会长许四虎等8位领导嘉宾共同登台,启动发布仪式,与来自全国精准医学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代表等近500名与会者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会长翁建平宣读《共识》
《共识》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组织精准医学领域专家共同起草,厘清了新时代下精准医学的内涵和外延、明确了其意义和重点发展方向,将为促进、规范、推进我国精准医学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院士、专家共同签署
为什么要起草《共识》?
精准医学是医疗的未来,为医学科学和整个科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为中国医疗创新增添了新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作用。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科技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国家成立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共19位专家组成了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2015年3月11日,科技部举办了首届“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并计划在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用于中国精准医学事业的发展。
4年多以来,我国精准医学发展取得巨大进展,精准医学在研究和应用领域都取得长足进展,特别基因科技某些领域暂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在精准医学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对新时代下的精准医学的发展进行全面的梳理、再次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精准医学行业发展,基于我国精准医学发展背景,结合近几年的行业发展情况,以及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在广东的探索、实践和积累,《新时代下精准医学发展广州共识》应运而生。
精准医学高峰论坛
什么是“精准医学”?
《新时代下精准医学发展广州共识》认为,精准医学的内涵是指根据个体的临床信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肠道微生物组学等)、分子影像、分子病理、生物信息等技术,结合个体的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从而为个体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诊疗方案。
精准医学的外延涉及多个前沿学科的交叉融合,根据目前技术前沿进展 ,精准医学的外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分子诊断、分子影像、分子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测技术;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表观遗传组、免疫组、微生物宏基因组、肠道微生物组分析技术;临床和中医药诊断、治疗、预防应用技术;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干细胞技术、基因编辑、新型生物标志物(如外泌体、microRNA、糖基化修饰、甲基化修饰等)等生物医药技术;内窥镜和微创技术、手术机器人、三维可视化、3D打印、虚拟现实、大数据分析工具、人工智能等装备和技术;疾病模型创制技术等。
精准医学有什么重要意义?
《共识》指出,精准医学是实现“健康中国”的有力保障,是推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如何进一步推进精准医学发展?
《共识》从战略规划、管理机制、政策法规、相关单位、医疗工作者、社会公众等不同层面和角度,提出了八点倡议,呼吁各界人士协同合作,砥砺前行,共同推进我国精准医学的研究和应用,促进我国精准医学的产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以下为《新时代下精准医学发展广州共识》全文:
新时代下精准医学发展广州共识
(2019年9月28日 广州)
2019年9月28日,“2019年《岭南科学论坛·双周创新论坛》之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在广州举办,与会专家就新时代下精准医学发展达成以下共识:
一、关于精准医学的概念
(一)精准医学的内涵和外延
会议认为,精准医学的内涵是指根据个体的临床信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肠道微生物组学等)、分子影像、分子病理、生物信息等技术,结合个体的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从而为个体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诊疗方案。
会议认为,精准医学的外延涉及多个前沿学科的交叉融合,根据目前技术前沿进展 ,精准医学的外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分子诊断、分子影像、分子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测技术;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表观遗传组、免疫组、微生物宏基因组、肠道微生物组分析技术;临床和中医药诊断、治疗、预防应用技术;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干细胞技术、基因编辑、新型生物标志物(如外泌体、microRNA、糖基化修饰、甲基化修饰等)等生物医药技术;内窥镜和微创技术、手术机器人、三维可视化、3D打印、虚拟现实、大数据分析工具、人工智能等装备和技术;疾病模型创制技术等。
(二)精准医学与精准医疗
Precision Medicine常被称为“精准医学”、“精准医疗”。为避免行业困惑,促进新概念的传播和科技创新,会议认为,应统一使用涵盖面更广的“精准医学”作为Precision Medicine的中文名。
(三)关于“精准”的辩证认识
会议强调,“精准医学”中的“精准”表达的不是“绝对精准”,而是不断“趋于精准”。精准医学可以通过增加样本量和临床信息量、改进检测技术、优化信息分析方法、提高医疗技术等方面,不断地增加分析结果的可信度、技术应用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的精确性,但难以达到100%。
会议强调,“精准医学”中的“精准”是在基于人的整体信息的基础上统筹展开,并不是把人变成一个单分子,或者变成一个组织,变成一个器官,精准医学既要有整体的观念,同时又要从分子层面上,强调“精准”的角度。
二、精准医学的重大意义
(一)精准医学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
会议认为,精准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为医学科学和整个科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为中国医疗创新增添了新的动力。通过促进精准医学研究和应用,可显著增强重大疾病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有效提升疾病精准诊断、治疗和防控水平,有力保障健康中国建设。
(二)精准医学是推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会议认为,当前精准医学的研究已成为新一轮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关键点与引领国际战略的制高点。促进精准医学的研究发展,能显著增强健康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为推动相关产业的变革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三、我国精准医学发展取得巨大进展
2015年,科技部召开了“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成立了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共19位专家组成了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并计划在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至此,精准医学在中国已经上升为了“国家战略”。2019年,国家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将“精准医学”列入“健康中国2030”建设重要内容。近几年,我国在精准医疗领域发布的政策非常密集,正在加速推进行业监管的跟进。同时,精准医学国家指南也提出了“队列、大数据、生物标记物、精准预防、精准治疗”等重点方向。
会议认为,我国精准医学在精准医学政策机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资源分布、产业链上具有众多优势,目前我国在精准医学领域,尤其是基因科技等某些领域暂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近年来,我国在临床应用、药物基因组学、免疫治疗、分子成像、药物靶点发现和大数据技术等方面发展快速,为进一步促进精准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但同时也面临者多重挑战,例如创新能力不足、合作对接系统不够完善、政府部门支持力度较弱、临床试验不够完善、企业参与度低,一些新技术特别是基因检测技术存在着过度应用的问题,以及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不够全面等。
四、共同进一步推进精准医学发展
(一)会议认为,我国精准医学的发展应全面融合进“健康中国2030”、一带一路之中,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环渤海湾区等国家战略规划的建设之中,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我国重大疾病防治和人口健康保障需求,与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紧密结合,与发展生物医药和健康服务等新兴产业紧密结合,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通过政府推动、科技支撑和体系建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弯道超车、占领世界精准医学领域制高点、形成引领世界的精准医学发展的有效力量和途径,努力推进医学强国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二)会议呼吁,面对精准医学的飞速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建立新的生物医药、医疗器材审批机制、医疗保障机制、医疗技术监管机制,尤其是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LDT)管理和应用规范,在规范的前提下,促进适宜、经济、成熟的精准医学新技术能及时应用到临床,提高医疗水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会议呼吁,尽快在国家层面出台引导政策和扶持政策,统筹建设国家级(含区域级)生物样本库、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实现核心数据共享共用,掌握医学科技主动权,占据医学竞争制高点。同时,亟需从国家层面建立精准医学生物信息安全法规,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第三方检验机构生物信息安全管理。
(四)会议呼吁,政府各部门应大力支持精准医学科技创新,积极鼓励发挥精准医学创新联盟、行业组织力量,在政府部门指导下,推进我国精准医学全链条资源的融合,凝聚医疗卫生机构、院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等不同领域的力量,发挥跨领域、多学科融合的优势,促进精准医学行业向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提升我国精准医学行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和竞争优势,促进产业发展。
(五)会议呼吁,精准医学科技工作者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中国高发的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 以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慢性疾病的精准医学研究力度,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医学疾病研究体系,注重研究制订出被国际认可的临床路径、规范、标准、指南等。
(六)会议认为,目前精准医学技术的临床应用还比较有限,更多的新技术还处于研究过程中。会议呼吁,一方面要加大精准医学的科普宣传,使公众了解正确的精准医学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大精准医学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推广,将肿瘤的精准医学诊治、精准用药、临床遗传咨询、无创产前筛查、病原体耐药基因分析与溯源、质谱检测技术等成熟的精准医学应用技术,推广应用到临床,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七)会议呼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应积极鼓励基于多组学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第三代测序技术、质谱技术、分子影像技术、新型抗体药物等精准医学诊疗前沿技术的研发,不断提高我国在精准医学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八)会议强烈呼吁,精准医学研究和应用都必须严格遵照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执行,尊重和遵守国际学术伦理、学术规范、技术规范等的要求。
让大家一起协同合作,砥砺前行,共同推进我国精准医学的研究和应用,促进我国精准医学的产业发展!
创新精准医学,助力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