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黎秋玲 通讯员陈默报道
" 国家最近将 17 种最新抗癌药降价纳入医保,这对肿瘤患者、从业人员都是很大的鼓舞!" 昨日,2018 全国精准医学政策研究高峰会议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所长,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心主任徐瑞华告诉记者,有病人反映,一些贵价药纳入医保后,反而在当地医院购买不上,他说,这 17 种最新抗癌药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均能购买得到。
大肠癌药从 5 万多一月降至 2 万多元
徐瑞华表示,肿瘤病人因病致贫是非常尖锐的问题,此次国家将肿瘤病人的救命昂贵药品价格下调,并且纳入医保,让更多的病人得到使用,这对改善民生,扎实推动医疗改革,对提高百姓就医感受、减轻负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些昂贵的靶向药物纳入医保后,病人数量会大幅增加,会改善肿瘤病人治病难的现状。" 徐瑞华说。
徐瑞华还表示,这些药品,一般降价 50% 以上,最高的降价 70% 以上。他以临床上大肠癌常用药例说,大肠癌靶向治疗药物原来自费,如今降价医保覆盖后,之前一个月要五六万元,现在不到两万多,病人负担大幅降低。
不过,他提到,有的病人反映,一些贵价药纳入医保后,反而在当地医院购买不上。针对这些情况,徐瑞华坦言,医保的总额确实是有限的,大量的创新性药品、肿瘤靶向药、免疫类药物来到医院纳入医保后,加大了医保的负担,怎么去测算好,减少不同需求的矛盾,这需要医保部门、医院、卫生行政部门、病人统一协调,才能让医保制度发挥更好的作用,既不让医院背负太多的负担,也不至于让医保兜不住底。
他表示,这 17 种最新抗癌药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均能购买得到。之前病人需要自费,现在可以均可报销。
我国需要不断提高抗肿瘤新药的研发
徐瑞华谈到,很多抗肿瘤新药,均由欧美、日本等国研发。我国的抗肿瘤药物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仿制药多,原始创新药少,知识含量低,数据收集自动化程度低,研发资源浪费严重,同种类型药物重复申报,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研发缺乏长远战略等弊端。
因此,他建议要在抗肿瘤药物的原始创新上加大力度,政策和资金方面大力支持,建立创新药物的研发平台,创新体制,改革药品定价机制,人才和技术策略在跟上。
中肿已经建立大肠癌鼻咽癌数据库
徐瑞华还谈到,精准医学的发展,有助于疾病早期筛查,患者个体化治疗,而精准医学应用到实际中,资源性平台建设至关重要,公立医院应该担当数据资源共享的职责,据了解,目前中大肿瘤医院已经建立了结直肠癌和鼻咽癌数据库。
" 我们医院一直致力于大数据的建设,办了云诊所、网上医院,都是利用大数据,目标是将对疾病的科学研究和病人诊疗有机整合起来,我们的数据已经能够广泛地用于每个疾病,包括诊疗现状的分析,制定政策,辅助决策。在大数据指导的精准医学诊疗模式下,病人诊疗费用下降,疗效能到更好地体现。" 他说,比如在大肠癌领域,因为有数据库,医生在分析病人数据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决策治疗,更好地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持。也在这个领域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成果,使中早期病人治愈率得到提高,晚期病人生存状态生存时间都得到明显的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