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广东省精准医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深圳市人民医院联合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技术支持的“三维基因组学与精准医学国际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美国杰克逊实验室基因组学部主任、国际三维基因组学研究领军人物阮一骏教授在会上表示,通过三维结构来解析基因组,才能真正理解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三维基因组学和肿瘤精准技术研究是目前世界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它的出现推动了基因组学第三次发展浪潮的到来。
5年前,阮一骏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发明了基因组学研究新策略,建立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基因组学研究方法体系 - 全基因组双末端标记测序系统(Paired-End-Tag,简称 PET),以及染色质三维拓扑结构的先进技术平台 ChIA-PET,即是从三维结构来对基因组进行研究分析。目前,阮一骏教授团队正在研究正常细胞和致病细胞的作用机制,尤其是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精准分子诊断临床检测,他希望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据悉,三维基因组学的研究,在美国已经形成势头,并且在精准医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崭露头角,而国内在这个领域上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需要拓展学科领域,深入开展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阮长耿教授在大会上做精准医学与血液病技术交流时,也多次表达了对三维基因组学研究的肯定,他希望三维基因组学的研究能进一步为血液病的精准医学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支持,促进血液病精准医学技术研究和应用。
院士大咖会师深圳 探究前沿三维基因
在本次大会上,专家们深入探讨了三维基因与精准医学文化交流,从三维基因组结构解析生物医学和疾病发生与发展机制的问题,到精准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问题,专家学者们用精彩的课题报告为重大疾病的预防和精准产业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剖析,吸引了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多家媒体到场。阮长耿院士、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深圳市医管中心部长洪智明、深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伟做大会致辞。
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为大会作了开幕致辞,同时他也带来了精彩的演讲。在演讲中他谈到,本届论坛主题涵盖基因编辑、转基因动物研究、临床器官移植、组织及干细胞移植等领域,反映了国内外基因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动态。而他也谦虚的表示,自己研究的方向其实并不在三维基因技术,但是在肿瘤的治疗和预防上,或许能从肿瘤筛查、对外交流、现代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给大家一些经验分享。他谈到,目前国内开展三维基因技术还属于初期阶段,各行各领域的学者都应开拓视野,多参加国内知名平台学术交流,打开格局;此外,医院也要增强综合实力,做好肿瘤专科诊治能力建设,结合国际前沿的先进技术,进行积极的探索,相信未来一定能共创出新的精准医学环境。
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
美国杰克逊实验室基因组学部主任 阮一骏教授
美国杰克逊基因组医学实验室卫嘉玲教授也作了精彩的演讲,她指出,三维基因组学是多学科、多技术融合催生的新产物,它为网络生物学提供了“标准化”的元模型,也为人类与动植物基因组功能的阐述提供了底层基础。
美国杰克逊基因组医学实验室 卫嘉玲教授
基因组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专家侯春晖带来了研究课题报告——《热带爪蟾基因组三维结构的系统性分析》,用动物实验来做数据分析,显示出三维基因强大的发展活力。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专家 侯春晖
作为达安基因研发中心研发总监和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副会长,蒋析文博士一直致力于分子诊断产品的研发,在这次会议上他带来了《肿瘤药物的精准伴随诊断》报告,他分析了当前恶性肿瘤统计数据,并提出,“提高肿瘤治疗水平,加快新药研发,已是刻不容缓的事实,而肿瘤药物的精准化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意义重大,也是目前最前沿的临床实践模式。”
达安基因首席科学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研发总监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副会长 蒋析文
DNA甲基化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一直是医学热门领域之一。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胡立夫教授在《DNA甲基化在肿瘤精准医疗中的应用》中指出,DNA甲基化已在临床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用于肺癌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预后观察,该检测法对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检出率可达到86%,特异性为93%,可提前约15-35个月发现病患。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
深圳市“孔雀团队”学科带头人 胡立夫
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联合主任迈克尔·张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人类疾病和3D基因组变异》,他在演讲分析报告中介绍,人体内每个细胞都含有DNA,DNA会发生变异。有些变异是突发的,比如由大量阳光照射或长期吸烟引起,但有些变异缓慢而稳定,它随着时间推移一点一滴损伤DNA,最终引发癌症,当我们能分析3D基因组变异,那么在未来我们就有可能预测癌症。
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联合主任 迈克尔·张
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研究员李程发表了题为《三维基因组学与癌症》的报告。他分析了3D基因组与TADs、拷贝数变异、染色体易位以及基因表达的相互关系,揭示了三维基因与癌症相关的通路,拓展了这几者之间的联系。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李程
如何将组织学形态与分子生物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满足癌症个体化治疗的需求,是目前全世界精准医学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分子诊断科主任邵建永在《分子诊断技术进展及合理化临床应用》课题中表示,分子病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早期筛查、辅助诊断、靶向筛选、化疗预测、预后分析上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分子诊断科主任 邵建永
为期两天的高峰论坛,大咖云集,数十位国内外精准医学权威专家共同打造和分享了这样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共享、合作的平台,共同带来这场新技术的饕餮盛宴。在未来,势必会有更多的学者加入研究,个体化的医疗诊治也会惠及更多的患者,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也会借大势之潮,开拓创新,邂逅未来医疗科技,碰撞更多无穷大!